您目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发展改革专栏 >> 价格管理 >> 价格成本调查监审
 
鹰潭市2016年上半年规模生猪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调查分析
发布日期: 2016年08月10日  来源:鹰潭日报
 
  

根据省成本监审局的统一安排,6月下旬,鹰潭市价格成本调查队组织县(市)成本队对我市5户不同规模生猪调查户上半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,结果显示:我市上半年生猪调查户生猪出售价格大幅上涨,生产成本略有上升,调查户大幅盈利。

  一、成本收益基本情况

  1、生猪出栏价格大幅上涨。今年上半年我市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,第一阶段:1月份,供应偏紧,需求支撑生猪价格持续涨势;第二阶段:2月份,春节期间生猪集中出栏,国内生猪价格小幅偏弱调整;第三阶段:35月份,供应偏紧,养殖户压栏惜售,猪价持续震荡上行;第四阶段:6月份,超高肉价抑制消费,压栏生猪大量出栏,猪价冲高回落。

  2、生产总成本略有上升。今年上半年生猪饲养户饲养生猪生产总成本为1787.09/头,同比上升72.05/头,同比上升4.2%,仍然居高不下。

  3、主产品产值同比大幅上升。今年上半年生猪饲养户饲养生猪的主产品产值为2436.8/头,同比上升745.44/头,同比上升44.07%,上升的主要原因是:虽然主产品产品增长不大,但是因为价格大幅上涨,导致产值大幅上涨。

  4、雇工费用大幅增长。雇工费用为18.49/头,同比增长44.68%,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养殖户开始大幅盈利,增加了雇工用量;

  5、净利润大幅上涨。今年上半年生猪饲养户饲养生猪净利润为648.29/头,同比大幅增长26.4倍。

  二、原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

  本轮生猪价格上涨有以下几个原因:

  一是生猪供应依旧紧缺。全市生猪存栏量总体规模较去年同期稳中略降,而全市生猪总存栏量同比下降明显,猪源紧缺,助推猪价上涨。尽管春节后部分养殖户进行补栏,但到出栏形成有效供给最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,短期内未有效果。

  二是养殖户压栏惜售情绪增强。一般生猪体重达到100公斤后,生长速度减缓,养殖比较效益开始下降,通常情况下出栏体重为110公斤,但由于今年饲料价格低,猪价又不断上涨,养殖户选择压栏,当下多数出栏体重已达到115-120公斤左右。养殖户压栏惜售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缺。

  三是环保禁限养措施,助推生猪产能缩减。生猪养殖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,拆迁、限养等环保整治措施让很多养猪场尤其散户失去了立足之地,一方面减少了生猪数量;另一方面,限制了生猪补栏量,同时增加的环保成本最终转嫁到生猪价格上。

  三、今年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预测

  进入夏季,国内肉类市场需求转淡,同时超高肉价对终端肉类市场消费产生抑制作用,终端需求持续萎缩,适重生猪供应充足,使得国内生猪市场进入阶段性供大于求局面,屠宰场采购意愿较差且压价收购力度不减,国内生猪价格持续偏弱调整。生猪价格下滑传导至终端肉价仍需一段时日,短期内终端零售价格仍将维持高位,预计三季度国内生猪价格仍有一定下滑空间,将逐渐下滑至19/公斤左右后整体震荡前行,入秋后,天气转凉、大中院校开学,终端需求将有所增加,生猪价格将有所回升。国内生猪存栏量持续回暖,后市生猪市场供应同比增加,终端需有限,四季度生猪价格整体涨幅有限,将难以回复至5月份高位。综合来看,下半年国内生猪价格整体将回落至合理区间后震荡前行。

  四、几点建议

  1、认识规律,理性补栏。下一步通过强化信息监测和预警,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,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多项措施,恢复生猪生产。同时,目前生猪养殖过热的迹象已经出现了,对于养殖户来讲,要提高风险意识,既要理性补栏,不能盲目扩大产能,也要适时出栏,不要压栏惜售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
  2、高度重视养猪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,严把环境保护关。国内首部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《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》于201411日正式实施。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上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,对规模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的环境条件要求更严格。《条例》的施行将推动畜禽养殖业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环保设施建设,从而实现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的目标。鹰潭作为生猪养殖大市,对发展生猪生产与环境的保护问题,需要高度重视,不能走为了发展生猪生产而牺牲环境的“先发展,后治理”老路,在养殖场的布点、规划和设计上更要加强指导和服务,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,从源头上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,防止环境污染。

  3、进一步加大生猪扶持力度,希望各级政府应审时度势,积极引导和扶持具有一定规模,发展势头较好的生猪饲养场(户)提供更优惠的政策,其次要加快生猪新品种的引进、改良,是促进我区生猪生产健康发展的根本。

关于我们 使用帮助 法律声明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
单位地址:鹰潭市信江新区德政路市经济大厦A区2楼 邮政编码:335001 电话:(0701)6441287
赣ICP备10001356号    赣公网安备36060202000019